泡菜四川的川菜之魂

2023/7/16 来源:不详

白癜风早期治疗几率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dbfzl/180406/6149968.html

汪曾祺先生曾在《咸菜与文化》中说过,中国不出咸菜的地方大概不多。这坛子里的秘密,或腌或泡或酱,封存旧时冬季不可多得的新鲜味道,伴随着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冬春两季。

追溯起历史来,这些小碟小碗最长的可是有一两千年的历史。早在《诗经小雅信南山》中便有这样几句:“疆场有瓜,是剥是菹,献之皇祖。”其中的“菹”指的便是这腌泡菜,《周礼》中也早有关于泡菜坛子的记载。

咸菜之所以在中国如此广泛,历史如此悠久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保鲜技术的落后,反季节蔬菜的不存在,种种因素使得人们要想在冬天吃到青菜成为不可能,于是有着聪明才智的劳动人民便发明了腌菜!

除此之外,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,就着一颗豆腐乳或者一颗糖蒜,便能吃下几个馒头或一碗米饭。和新鲜蔬菜相比,腌菜更是劳动人民居家过日子的常备小菜。

虽然时至今日,交通条件的发达以及储藏技术的进步,使得新鲜的蔬菜即使在寒冬也随处可见。但“腌渍”——这种处理食材的方法,仍然从上古一直流传至今。由此制成的腌菜,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“家的味道”。

▲有一碗白糜配杂咸,就算是鲍参翅肚,潮汕人都不愿换

潮汕的“杂咸”,天津的津冬菜,四川的泡菜,北京的糖蒜,保定的春不老,东北的腌白菜…各具特色,在人们的基因中保存着各自的家乡风味。

南北酱菜

提及中国的酱菜,可粗略分成南北两派。北派家喻户晓的老牌酱园“六必居”,南派扬州一带的“三和四美”,在酱菜界各领风骚。

六必居酱园作为京城酱菜界的老大哥,是北京历史最悠久、最负盛名的老字号之一

“六必居”腌菜,从清朝时就已经是宫廷御品。传说,为方便“六必居”进宫送酱菜,清廷还专门赐予一顶红缨帽及一件黄马褂。

▲图为六必居琳琅满目的酱菜,以稀黄酱、铺淋酱油、甜酱八宝菜、甜酱瓜等产品最为出名。

六必居有十二种传统产品,每一种酱菜做起来却毫不含糊。譬如甜酱包瓜,只取材那永定门外六七分熟的“八道黑”香瓜,因为这时候的瓜子皮薄肉厚,个头正好。

而这一桌的小碟中,糖蒜算是六必居腌菜中的名品。专挑六瓣紫皮大蒜,还必须是夏至前起出的新鲜带泥的不可。经过剥、泡、晒、倒缸、封缸等工序,腌制出一头头乳白色的糖蒜,质地清脆,味道却香醇,是别家酱园远比不上的美味。

▲旧时的四美酱园。最初的“三和”、“四美”是两家酱园子,各自都有百年历史。直到解放后,两家才因公私合营并到了一起,成为南派酱园中的明星。

说起“三和四美”,扬州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。解放前,扬州的酱坊就有多家,多采用“前店后作”的经营模式。家家有其独到之处,其中尤以“三和”、“四美”为最。

不同于北派的咸,江南一带的酱菜爱放糖,尝起来总是甜丝丝的。鲜甜脆嫩,便是扬州酱菜的最大特点。

江南一带做酱菜,不仅讲究酱香浓郁、甜咸适中,连菜的形态,都纳入他们的筛选标准。作为最钟爱的酱菜——乳黄瓜,要做到皮薄肉嫩,清脆无籽,无渣如乳,达到“色如碧一玉形似簪”,才有被酱的资格。

▲乳黄瓜

酱牙姜,则以浙江或安徽嫩姜为材,又肥又嫩为佳。挑选个头中等规整的螺丝菜(宝塔菜)和萝卜头,酱出来才能做到脆而清,细而嫩。

▲螺丝菜

大概是这种对原料的块型都如此苛责的态度,才能使老字号们历经风雨而不倒,在“酱湖”中长盛不衰吧。

潮汕杂咸

对潮汕美食文化有所了解的胖友应该会知道,潮汕人爱吃白糜,也就是所谓的白粥作早餐。选择和质朴的白糜作搭配的,必然是潮汕地区最经典的菜肴——杂咸。

“咸”,在潮汕话中是菜的意思,杂咸也就指的是各式各样的小菜,一般按原料可分为果蔬类和海鲜类。

▲喝了一碗潮汕的夜糜,才能舒坦地睡去。果蔬类杂咸主要用白萝卜、芥菜、乌橄榄、青瓜、黄瓜等作为原料,加入食盐、酱油等腌制而成。海鲜类包含的种类繁多。从虾苗、小螃蟹、小鱿鱼以及钱螺、薄壳等体型较小的壳类,到各种鱼类,几乎都可以被用来腌制成杂咸。

汕头美食家张新民老师也在《潮菜天下》中说过,“潮人爱杂咸。在某种意义上说,杂咸是伴主食的主菜,而且是潮汕地区最经典的菜肴,而最具代表性的潮州杂咸应该是菜脯和咸菜了。”

▲晒菜脯

确实,过去在潮汕地区,每户人家往往至少有一个咸菜翁和一个菜脯翁。大芥菜的时节一到,家家户户便开始动手腌制咸菜。菜脯则要等到冬至前后,这时的萝卜最为丰满圆硕。

庭院的平台晒满了一个个的萝卜,日出拿出来晒干水分,日落就收起来撒盐压实,日复一日,白白的萝卜就会变黄,变瘪,直至皱巴巴,就可以收起来放入瓮中。

▲经过岁月的沉淀愈显油润的老菜脯

新菜脯色泽金黄,肉厚香脆,而十年以上的菜谱则称为老菜脯。老菜谱色泽乌黑油亮,肉质顺滑,也越难得。老人家都说老菜脯可以消食去积,健脾化滞,所以许多潮汕人家中都会有瓶老菜脯以备不时之需。

▲菜脯煎蛋

菜脯可与冬瓜、沙虾一起滚汤,也可和蒜蓉一同爆香,加入鸡蛋,煎成最能吊起乡愁的潮汕味道。

四川泡菜

在《舌尖3》中,四川泡菜被称作“川菜之魂”,足以领略它在四川味道中不可撼动的地位。巴蜀地区,泡菜可谓家家做,人人吃。

四川地区还曾经流传有一句俗语,“嫁妆没泡菜,女儿头难抬”。这老盐水也就是做泡菜用的母水,可以传好几代,但仅传女不传男。

这坛泡菜的味道好坏和”广东媳妇会不会煲靓汤”一样,成为了检验过门媳妇儿是否是持家好手的第一个标准。

在泡菜普及的鼎盛时期,四川普通家庭至少有两个泡菜坛子,一个泡姜、海椒等作料,另一个则泡满四季时蔬。其中,多取青菜、萝卜、仔姜、豇豆、南瓜、蒜苔等时令菜放入,再倒入“精华”--泡菜盐水。

▲泡菜盐水

泡菜盐水需要大料、白酒、川盐、辣椒、青花椒、冰糖和矿泉水等。盐和水是特别要注意的,四川泡菜讲究用井水、泉水,实在没有可以用矿泉水或是凉白开替代,若用自来水则可能会毁了一坛泡菜。

▲井盐,是指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制成的盐,泡菜最好用井盐。

相较于过去,现在四川家庭中自己做泡菜的越来越少了,可能是因为泡菜容易在市场上买到,腌制手艺的逐渐失传,但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难以找到一口“优秀”的泡菜坛子了。

在腌制深水泡菜(需要长时间泡制,从选材备料到泡制手法都更为讲究)时,应以陶土坛为佳,所谓陶土坛子就是两面无釉的坛子。坛子的封闭功能越好,才能够隔绝空气,有利于厌氧的乳酸菌的形成,又防止外界杂菌的侵害,才越容易泡出好菜。

▲选土陶坛的时候可以举起坛子对光照,从坛口看坛里有无亮眼;接着是听,耳朵贴着坛口,“嗡嗡”声越响越好;还可以用火烧,坛沿注入一半清水,点燃一两张纸丢进坛内,立马扣紧坛盖,水从坛沿被吸入内壁的速度越快,说明泡菜坛的质量越好。

▲鱼香肉丝

▲酸菜鱼

为什么泡菜被称作“川菜之魂”?除了拥有广泛的食用基础和令人闻之口舌生津的独特风味外,还具有很强的可开发性—泡菜入菜。

鱼香肉丝、烧椒凉粉、泡椒鱼这一道道酸辣爽口的川菜,都离不开四川泡菜,而现在许多主打“酸菜鱼”的单品餐馆大概都得感谢那一缸开胃爽口的老坛酸菜。

江浙咸菜

俗话说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,隆冬时节,正是江南地区的人家腌制雪里蕻的好时候。

择个晴日,从菜地里砍来雪里蕻,然后晾晒几日,待菜晒蔫了,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腌制。

将雪里蕻撒上适量的粗盐,然后双手握住雪里蕻来回搓揉,直到揉“透”后,整齐地放入瓦缸内,再撒上一层粗盐。

呈十字状铺下一层,一层雪里蕻一层盐,等把雪里蕻全放入缸内后,上面压上石头,将坛罐移至阴暗处。

▲新鲜的雪里蕻入缸,压实。清朝诗人李邺嗣的诗句“翠绿新齑滴醋红,嗅来香气嚼来松。纵然金菜琅蔬好,不及吾乡雪里蕻。”说的便是雪里蕻的美味和情思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密封的瓦缸里盐水和菜汁一起浸出,漫过了菜面,正好阻隔了外界空气的侵染,保证了腌菜的长久存放。个把月后,移出瓦缸,拿掉上面的石头,捞出挤干水分,雪里蕻就能出缸食用了。

▲雪菜黄鱼面

不同于其他地方小菜,腌雪里蕻多用于入菜,与鱼类更是绝配。雪菜黄鱼面、雪菜肉丝、雪里蕻烧小鲫鱼等等,都是江南人餐桌上常见的佳肴。

▲晒梅干菜

将呈红黑色的雪菜在太阳下反复蒸晒多次,让时间施加魔法,渐渐地,雪菜表面逐渐呈乌黑色,布满了盐霜,看起来像是发了霉。此时,梅干菜就制成了,它在江浙也被称作乌干菜。

▲梅干菜烧饼▲梅干菜烧饼

江浙居民用梅干菜创造出了许多闻名遐迩的菜式,宁波的梅干菜烧带鱼,温州的梅干菜肉丸,缙云的烧饼…都是在外漂泊的江浙人最熟悉的家乡味道。

▲梅干菜扣肉

而最著名的莫过于一道丰腴的梅干菜烧肉,先煎后蒸,经过道道工序,五花肉咸鲜软糯、油润不腻,梅干菜亦早已吸收了油脂与肉香,咸香入味。肉酥菜烂,可以说是极大程度上成就了彼此。

如今,在超市里总能看到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腌菜酱菜,它们变成商品出现在其他地方的饭桌上,似乎已经变成一种随处能买到的“乡愁”。

但欣喜过后尝罢才知道,尽管都是些普通的腌制食物,每户人家也有自家独特的味道,在记忆深处总是无与伦比,无可替代。

转载请注明:
http://www.3g-city.net/gjyzz/4864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

    温馨提示: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
    版权所有2014-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-6
    今天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