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炒,是对蒜薹的最大尊重
2022/10/22 来源:不详一月初,在芙蓉凰花园酒楼跟朋友们吃饭,我对一道蒜薹炒鸭丝印象深刻:整道菜几乎看不到佐料,除了零星的花椒,就是浅绿带白的蒜薹段,和带皮的鸭肉丝。这么清爽干净的白炒,我很久没有在外面的餐厅里吃到过了。如今的川菜馆为了显示自己比家常烹饪高明,常常多加佐料,油和鸡精更是毫不手软,“水煮”系列端上桌红亮亮一层辣椒油,炒菜和烧菜则难逃被芡粉厚厚包裹的宿命。
过了几天跟张元富先生聊天,他听说我已经吃了蒜薹,连连摇头:怎么可能?四川的蒜薹要三月才上市的。我又跑去问芙蓉凰的老板温星先生:我吃的蒜薹是哪里来的?这才知道,吃蒜薹和看油菜花一样,要跟着纬度、温度走。入冬到过完年期间,成都人吃的蒜薹大部分来自南部县市或外省,售价也很贵,过年那几天能卖到15-18元一斤!猪肉才多少钱!
蒜薹炒鸭丝可以空口吃,品味“早蒜薹”的清甜;也可以夹入春饼里。当天还配有一碟凉拌三丝:胡萝卜丝、莴笋丝、折耳根(鱼腥草)嫩芽。吃的时候把春饼摊在手里,夹一些凉拌三丝,再夹一些蒜薹炒鸭丝,把春饼叠起来,一口咬下去。对外地人来说,包含折耳根的“咬春”可能无福消受,毕竟连汪曾祺先生都说:它(折耳根)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,实在招架不了!但是对于吃得惯的人来说,折耳根嫩芽是难得的清香型食物,和鸭肉一起入口,不冲突、很解腻。
差不多等到三月中下旬,成都人自己的蒜薹才姗姗来迟。最好吃的蒜薹产自成都西边的温江区,“打”蒜薹的季节到温江农村,空气里都是蒜薹味,我走在农田里,眼前仿佛是一片回锅肉炒蒜薹的大海……温江的蒜有多好呢?每年五六月,有很多云南商人来这里收蒜,拿回云南销售或种植,而且种出来的大蒜第二年还可以继续播种,其他地区的大蒜不行,复种就变味了。
温江蒜薹又长又白又粗,外层包的茎叶非常紧实——这是它跟北方蒜薹最大的不同,山东一带的蒜薹收割靠“拔”,操作时不用弯腰,用一个带钩子的工具把蒜薹抽出来。温江蒜薹不行,要用一个带凹槽的棍子,凹槽中间插了一根针,农民弯腰下去,把针对准蒜薹外皮,从下往上一划,再用凹槽往下一推,把外层剐开,才能拎起蒜薹。一天下来,腰都快断了。
夏天的时候,家里老人经常劝我多吃生蒜,说能“打毒”,其实就是指大蒜能杀菌消炎吧。温江的农民告诉我,蒜薹也带有“蒜毒”,收割一天下来,他们的手黑乎乎的,脸上溅了蒜薹汁液,这些部位之后都会脱一层皮。种蒜薹是个苦差事。有一年蒜薹供大于求,一斤售价不过两三毛,农民们就索性让蒜薹老烂在地里,等着最后收大蒜。
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搞清楚大蒜、蒜苗、蒜薹的关系:每年九、十月稻收以后,四川农民把大蒜埋在土里,上面铺上稻草。等到过年的时候,蒜苗就大量上市了。没有上市的蒜苗继续发育,慢慢地从中间长出花芯,就是蒜薹。等蒜薹卖完了或者老了,底部的大蒜就成熟了,农民又把蒜挖出来卖——整个过程循环往复,我忍不住问:大蒜可以一直留在土里吗?我以为大蒜会自动长成蒜苗。农民告诉我,大蒜如果一直留在土里会腐烂变成空壳。我忍不住感叹“还真是折磨人的植物啊!非要让人把它挖出来透透气!”
大蒜不会跟韭菜那样开出招蜂引蝶的花朵,蒜薹头上那个像花苞一样的节,会一直维持到老。老了的蒜薹,头部会跟弹簧一样卷起来。那个时候的蒜薹,就不值得吃了。
蒜薹白色部分越长,口感越嫩
切温江蒜薹,能听到脆生生的声音,入口柔嫩清甜。大量上市的时候,一斤价格差不多3-5元。当地菜农习惯只捆头部,不像其它地方卖蒜薹,两头都绑了绳子。一般一捆1斤左右,买回家够吃两顿了。陪我去田里看蒜薹的刘建是温江当地人,也是一名资深厨师。我们用刚从地里择的蒜薹炒了一份蒜薹肉丝,我一个人吃光了一大盘!刘建的家人看着我一口接一口,毫无同吃的兴趣。刘建说,从早到晚都闻着蒜苗味儿,早就饱了!
除了炒食,四川人还喜欢把蒜薹放进泡菜坛子里,既可以当泡菜吃,老泡菜也可以作为烧菜的佐料,增加风味。刘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在他小时候,蒜薹是家里为数不多的经济来源,也是他偷偷摸摸惦记的美味:趁大人不注意,他拿两根蒜薹择成几段,放进瓶子里,再加一点醋、酱油,然后盖上瓶盖藏到角落里。等几天蒜薹泡得差不多了,再偷偷把瓶子带到学校,当做零食跟同学们分享。
最“嫩气”的蒜薹不过十几天。这时候是吃蒜薹的第一重境界:熘。以三成油温(约90℃)把码了芡的鸡丝炒散,然后把鸡丝倒出来;锅里留少许油,再把鸡丝和蒜薹一同下锅,翻簸两下就赶紧出锅。整道菜除了盐什么都不用加,蒜薹是当之无愧的主角。
过了这段时间,蒜薹长老了一点,炒蒜薹的时候可以略加一些酱油,油温也要更高,这是吃蒜薹的第二重境界;等最后蒜薹更老的时候,就可以加豆瓣酱同回锅肉爆炒了,这是吃蒜薹的第三重境界。
如今外地人说到川菜都怕麻辣,在这种舆论场里,很多四川人也经常把“四川菜主要就是麻辣”挂在嘴边。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问一名老乡:你家过年的时候,一桌子菜有几个辣的?
他想了想说:好像没几道菜是辣的。
蒜薹炒肉,就是过年的时候四川人餐桌上“清炒”的代表,冬天的蒜薹细嫩爽口,而等到三月,四川本土蒜薹上市时,抢着时间吃一口脆嫩的清炒,才算没有辜负这个春天。
十多年前在北京上大学,六七月还在食堂里吃到过蒜薹炒肉,入口就像咬老树枝的口感,我居然也能咽下去。如今回忆起来,颇同情当时努力嚼蒜薹的自己。
文:尔雅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惟味与色无可争
我是尔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