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记忆之东北过年的记忆
2023/5/16 来源:不详马上又是一年的新年了,人到中年过年已经成为了一种交际、一种工作,真正从心里因为过年开心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最为八零后,我们的小时候正处在社会开始变好的阶段,人们既保留着老得传统,又因为钱包开始鼓起来,有了一些新的习俗。
我的家在冰城哈尔滨,冰天雪地的气候也挡不住人们对于过年的热情,现在想起了都非常怀念。
说起过年的习俗,就要从过年的民谣说起:
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;小孩小孩你别哭,过了腊八就杀猪;二十三,糖瓜粘二十四,扫房子二十五,磨豆腐二十六,去买肉二十七,杀年鸡二十八,把面发二十九,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
腊八节
过年是从腊八节开始的,说到腊八节就要说到腊八粥了,传说腊八粥的习俗是从佛教传过来的,每个地方所用的材料都不一样,我记得小时候最多的是放红豆、绿豆,煮出来红彤彤的特别喜庆。
这一天对普通老百姓,象征着从此就开始步入年关了,过年需要的东西开始准备起来了,最重要的家家户户养了一年的猪,终于到了吃肉的时候。
对于劳碌了一年的人们,杀猪菜绝对浓墨重彩的一笔,杀猪是从预订杀猪匠开始的,这个时候他们是最忙的,那家要杀猪需要提前打招呼,杀猪匠按时间顺序排号对,年的序幕缓缓拉开了。
到了杀猪那天,亲戚、朋友都是要请的,大家一起动手,烧水、抬猪、接血、灌肠忙的热火朝天,最后一起喝着酒,聊一聊一年的大事小情,临走关系好的还给你拿块肉。
二十三,糖瓜粘
东北的糖瓜叫灶糖,传说这一天家家户户的灶王爷要回天上汇报一年的工作,给他吃点灶糖让他嘴甜点,多说好话。就是所谓的: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。
灶糖的原料是麦芽糖,外部光滑内部空心,一咬酥脆易断,吃在嘴里甜蜜粘牙,大人们会给孩子的时候说:吃了灶糖嘴甜了,不许再说不好听的话,要说吉利话。
孩子满口答应,然后就忘了,不过忘了也没关系,过年了大人对孩子也特别宽容,不会打你,还会让你再吃一块甜甜嘴。
二十四,扫房子
对扫房子记忆最深的是姥姥家的小房子,我家当时住楼房,扫房子就只是打扫卫生,对小孩子来说,又累又不好玩。姥姥家平房,扫房子有一个重要的步骤:糊墙纸。
听姥姥说,最初是用报纸或者草纸糊的,但在我的记忆中墙纸是各种图案的,非常漂亮。买好墙纸后,糊的时候要先打浆糊,我们是用面加水煮成粘稠状当浆糊的。
然后,放上大桌子,准备就绪,开始行动。在我家,姥姥负责刷浆糊,然后交给我,我负责递给姥爷,姥爷负责糊,糊墙纸也是需要技术的,专业工具小笤帚一把。
先把墙纸按图案拼接摆好,然后用小扫帚轻轻扫几下,一块平整的墙纸就贴好了,看着墙纸一块块拼接在一起,特别有成就感,全部贴完房间里立刻亮堂。
二十五磨豆腐、二十六去买肉、二十七杀年鸡、二十八把面发、二十九蒸馒头
收拾好卫生,下一步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最重要内容:吃。
在八十年代,虽然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,但还达不到今天的每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改善生活还是以吃肉为标准,过年成为了人们吃点好的的一个重要理由。
我的奶奶是山东人,过年要蒸枣馒头、扣面鱼。枣馒头的主要材料当然是大枣,整个的大枣,是包在馒头里面的,切成条的大枣是插在馒头外面的。
我最喜欢负责插大枣的工作,用两个手指捏起馒头的皮,轻轻用力一个小洞就出现了,然后将大枣条放进洞里,把馒头表面插满大枣,一个枣馒头就做好了。
还可以讲面擀成饼,用三层面饼中间夹两层大枣,就像一个宝塔,还有枣卷子、军舰,各式各样的。
我最喜欢用面团成椭圆形,在一端剪一张嘴,两个耳朵,用绿豆作眼睛,大枣皮作嘴,再整个身体剪满刺,一个胖嘟嘟的刺猬就作好了。
而扣面鱼之所以用扣,是因为它的做法是用木头做一个鱼形的模具,用的时候先撒一些面粉,防止粘连,再把面按在里面,按平四周没有缝隙,最后倒过来向面板上用力一扣,一个面鱼就做好了,我们家的模具都是爸爸自己做的,是一条有着两个灯泡眼的金鱼。
三十晚上熬一宿
到了年三十,从早上起,家家户户就传来了香味,我们家的传统食谱是:小鸡炖蘑菇,素炸丸子、炸小鱼、木梳背肉、肘子、肉炒蒜苔,还有寓意年年有余的红烧鱼。
上午的主要任务是贴春联、福字,凡是门全都贴上,对我来说最难的是分辩春联那个是上联那个是下联,总是弄反。
同一个城市过年的习惯也是不一样的,我们家一直是吃四顿饭,就是白天正常三餐,半夜十二点还要吃饺子。
而主要的好吃的都是晚饭时间吃的,所以下午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处理晚饭的食材,小孩子主要是在厨房偷吃,不让干的事,到了过年大人们都睁一眼闭一眼了。
满足的吃完大鱼大肉,就是休息时间来,只有一项工作就是扫地,因为从年初一到初五是不能扫地的,据说会把钱扫没。
到了晚上七点多开始全家包饺子,东北的年饺子一般是芹菜肉,不过我们家是韭菜肉、虾肉的三鲜馅,几岁就跟着姥姥包饺子的我每年都是主力。
八点一到全家人围在电视剧旁看春晚的习俗一直持续到今天,大人们看电视,孩子们坐不住一会儿去拿一个冻梨、一会儿吃一个冻柿子,还有山里红,后来填上冰激凌,东北的冬天就是在热屋子里吃冰,痛快。
住在大院里的孩子比住在楼房里有更多的玩的方式,记得小时候刚有手提灯笼,家里没有买,看到别的小孩拿着到处跑,姥爷用玻璃瓶给我做了一个,结果不小心划破了手,流了好多血,让我一直记忆犹新。
过年除了吃,最开心的就是放鞭炮了,大地红、二踢脚都是我们小时候最常见的,不过最多的还是小鞭,买一挂回来拆开,出去玩放兜里几个,够玩好几天。
半夜十二点的鞭炮,现在闭上眼睛还能浮现在我的眼前,姥爷放炮,姥姥把我环抱在身前,我双手捂住耳朵,绚丽的火花和震耳欲聋的声响组成了我过年的记忆。
东北的冬天当然离不开冰雪,哈尔滨的冰灯更是享誉世界,可我要说的是我家附近十五的彩灯。
我家附近公园的彩灯,小时候几乎每年爸爸妈妈都带我去,公园路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,真的是:动物灯、人物灯、八仙灯、走马灯,全都是灯。
最大的灯塔十几米高,最小的灯可以攥在手心里。
其实看灯的记忆已经不那么清晰,但牵着爸爸妈妈的手,嘴里吃着糖葫芦,抬头看见天空的星星,我问爸爸那时什么星,他告诉我那时北斗七星。
这个画面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。
彩灯已经很多年没有了,我已经是一个和我当年一样大的孩子的妈妈,父母也已经老了,时间会过去,但他们带给我的美好记忆永远不会忘记,我也会带给他们更多美好的记忆。
祝所有父母孩子新年快乐。
#城市故事·看荐生活之美#
注:喜欢请